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

我們無敵的網絡醫療服務

買了我們醫療保單的朋友知不知道我們的網絡醫療服務?最近我陪一位把孤兒單轉給我的客人去看醫生,客人對安排贊不絕口,但是原來她以前並不知道自己的保單可以這樣運用,那不如今天來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網絡醫療。


我強烈建議是我們客人的朋友下載我們的「友聯繋」,也強烈推薦大家去和我們的服務大使「阿邦」講講話。對,就是那一個紫色的小icon


我們的醫療網絡遍布全港九新界,如果客人使用網絡醫生看普通科門診,診金120元(不包藥錢)。


專科治療以腸鏡胃鏡為例,Agent 可以幫客人先預約專科醫生以及會面,如果醫生看過之後覺得有必要進一步照腸胃鏡檢查,那醫生會直接和我們公司申請預先批核,批核之後如果開支不超賠償金額,客人基本上從第一次和醫生見面到照完腸鏡都不需要付費,省卻很多時間去填表索償。


像腸鏡、胃鏡、白內障手術,如果客人願意在門診進行,不但不影響No Claim Bonus,還不計算墊底費,高端醫療更會鼓勵客人用門診而有現金惠益回饋給客人,每年每項門診手術1600。我覺得公司的細節處理得很好,安排非常人性化,而且為客人著想處處。

大家每年都要付出不少保險費,不能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、不知道保險能幫助你什麼,多留意多看看,讓自己的畫面更清淅,才能做一個更好的「Plan Man」。

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

2021年第一份投資筆計

 上星期剛剛過了公司的第二個大日子,每年年初我們都會有投資攻略高峰會,大家知道我最喜歡這個日子了。以往大家會聚首一堂,會十分開心!現在雖然因為疫情,改為網上進行,不過還是可以見到各位同事的積極性。我一如既往,寫下當天的一些筆記:上星期剛剛過了公司的第二個大日子,每年年初我們都會有投資攻略高峰會,大家知道我最喜歡這個日子了。以往大家會聚首一堂,會十分開心!現在雖然因為疫情,改為網上進行,不過還是可以見到各位同事的積極性。我一如既往,寫下當天的一些筆記:


12014年開始,流入中國的資金每年都有增加,可見外資企業在中國的投資佈局不斷加速。


2)經濟轉型加復甦步伐最快,2021年基金公司繼續看好中國市場,而A股也為外國投資者帶來廣泛的理想投資機遇。


3A股相較其他市場投資相關性低,可以平衡投資的風險。不投資中國A股,可能意味著失去約70%中國股票的投資機會。


4)港股其實並不遜色,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對中國的金融發展始終舉足輕重,百分之七十的離岸人民幣支付還是在香港進行。


5)南下香港的資金暫時還是超越北上資金,反映港股還是有一定吸引力。


6)平衡投資組合(with annual rebalancing) 在實際操作上反映了風險相對低但是效益並不差。


7)美股過去一年上升幅度是最大。


8)週期性行業在經濟復甦後潛力強勁,例如航空、能源、建材。


9)繼續看好能受惠於提高國家競爭力或支持經濟增長政策企業,例如半導體生產、新能源、新基建。


10)消費升級是另一個趨勢,可以把握機會投資於能提升其產品至高端市場的企業,例如消費品牌、健康護理服務。


11)根據過往經驗,美國總統大選前中後三個階段,最後股市都向好。


12)預測新任美國總統有利新能源科技和創新醫療企業,個別科技巨頭在未來可望維持領先地位。


13)「內循環」為中國發展策略,而中國快將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,內需將支撐經濟增長以抵禦外部挑戰。


14)醫療保健行業受大選結果影響不大,1996-2016年期間,只有2000年大選世界醫療保健指數下跌,其餘皆上升,而平均回報超過16%


15)能源轉型造就新的投資機遇,例如綠色氫能、智能電網、電動汽車等等。


16)醫療保健主題可以分為藥廠、醫療保健服務與管理、生物科技、醫療設備及器材供應商。過往十年,醫療保健服務與管理年年都錄得正回報。


17)因為技術進步、政策推動電動車市場,鋰電池價格十年來下降接近九成。預見電動車市場將大幅增長。


18)能源轉型投資核心在於減少碳排放(decarbonizing)、能源系統數碼化(digitalizing)、能源系統去中心化(decentralizing)


19)回顧過往十年的環球股票回報,醫療保健板塊平均波幅較低,平均回報較高。


20)生物科技基本因素向好。


21)美元走弱,人民幣走強,美國經濟仍未走出衰退,利率上調機會不大。


22)中國債券市場提供多元化投資機會,私人企業債違約數量不斷減少。

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

感恩沿途有你們

公司今年的利是封也是超級漂亮,我為各位客人準備了少量。今天去見個客嘅時候,她突然拿了一盒大大顆的士多啤梨出來我,說「請你吃,聖誕快樂」,那一刻真的好感動。因為有你們大家的支持,我覺得2020不太冷。





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

《静觀·知心·療心》




以前買書,只是一直買,買了就對自己說,遲一點找時間看,然後就成為一個惡性循環,買買買但是永遠看不了多少。離開舊公司之後,開始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,所以更多的是去利用圖書館、閱讀程式,買書也越來越少,那麼豐富的一個圖書館館藏,那麼方便的預約方式,不用可惜了。而這一個轉變,某程度上也算是一種「放下執著」,其實不一定要擁有才能有閱讀的喜悅。

還記得東野圭吾的《解憂雜貨店》,排預約排了很久,而且要預約兩次才看完,也是一種樂趣,畢竟大部份書不會看第二次,會多次重讀或者寫書評才擁有也不遲,把「想要」的感覺推遲一點,會發現其實並不「需要」。

題外話講多了,其實是想介紹這本書,沒想到書已經買了接近三年,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上面那段話的原因。

這本書值得大家花一點時間去看看,書裡有一段話是這樣講的:

「情緒不單單是指心情感受,也對身體有直接影響......一向未有解讀和照顧自己的情緒,但身體卻能忠實的反映情緒的問題,承載著情緒的起伏,腦海可以選擇逃跑、關機,但身體逃不了。」

「漠視甚至切斷自己對情緒和需要的覺知,長期來說卻帶來種種心理和身體問題,成為長期痛苦的根源」。
其實靜觀正正就是把自己從情緒的捆綁中放出來,每天再怎麼忙也給自己三分鐘,來一個呼吸的練習,也許一切都會不同了。

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

保險其實就是這點事

 網上看一些保險教程的時候見到一張圖,抄了下來分享一下,其實保險也就是這麼簡單的事。


有人說巴菲特曾經講過這段話:「我從來不關心保險的收益率,我要關心的是我的保額够不夠。有錢人應該買保險做財富傳承,沒錢人應該買保險保障自己和家庭。總之,保險不會讓你一下子賺很多錢,但能管住現在的錢,掙到將來的錢,並保證一輩子都有錢」。

我無法考證這段話是不是出自股神之口,但是這段話道出了保險的意義所在。

不少朋友在做風險規劃的時候,注重的都是「保沒事」,「保大事」的方面卻少之又少,甚至「保大事」的落腳點是在自己家裡的下一代,卻忘記了自己才是撐起這個家的那根主柱,值得深思啊。



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

保險是保障你和家人的支柱

看了幾張關於保險的圖,覺得簡單但是震憾!每年我都會盡量提醒有孩子的客人,保險不要只幫小朋友買,大人才是撐起半邊天的那一個。雖然我有點煩,但是我還是會不斷提醒你們,風暴來臨之前,生活總是很平靜。








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

可以上班是幸福的!

 今年對我來說實在是太難了,尤其係工作方面嘅大滯後。

大家有無一刻覺得自己可以返工係幸福嘅?我同你講,如果你經歷過我今年嘅「完美被困」,就會明白點解我今日踏足呢個站時覺得有D感觸,返工啦!
希望生活慢慢回復正常,我見到些少曙光了。




你怎樣看待保險的?(六)

再記錄一些保險金句:

 1)保險的意義是發揮雪中送炭的功能,從照顧一個人衍生至扶助一個家庭至穩定一個社會。

2)保險既能平衡你的風險,讓你享受稅務規劃的優勢,也能達到累積資產的目的。
3)當你面臨一個劇烈的人生變化,保險可以立刻讓你擁有緊急應變的能力,也可以幫你穩住金融財富似基本層面。

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

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

因為愛和責任而買保險

讀到一段保險金句,覺得講得很對,分享一下:

對於銷售保單的業務人員、投保的客人、或者是經營的管理者,保險最終的價值都是「愛與責任」。

自從我入了這個行業,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客人,聽到大大小小不同的拒絕保險答案,「我有錢,所以不需要」、「我沒錢,所以買不了」、「我年輕,不是現在」、「我太老了,買也沒用」、「保險是虧本生意,有錢還不如投資股票」等等等等。

以人壽保障為例,大家有沒有問過自己,我為什麼會買人壽保險?人壽保險的「得益人」一定不會是自己,而是受益人,不是嗎?那就是因為「愛和責任」。

「我」活著的時候,「我」是一個財產,「我」不在了,我的人壽保單也會是一個有相同意義的財產,讓「我」的家人靠這個財產生活下去。

這就是保險的意義和原則,「做最壞的打算,做最好的準備」。

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

你是怎樣看待保險的?(五)

 再繼續保險的金句:

1)保險最大的意義在於,在最需要的時候幫助我們渡過難關。
2)對中高齡人而言,他們最需要的可能不是死亡保險,而是讓自身擁有抵抗長壽風險的能力。
3)你沒買保險沒出事,那是萬幸;沒買保險出了事,那是悲劇;買了保險沒出事,那是幸福;買了保險出了事,那是慶幸。

待續......

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

你是怎樣看待保險的?(四)

 繼續保險金句:

1)死亡來得無聲無息,家人怎麼辦?保險可以將他們保護在一起,直到可以獨立為止。
2)壽險是對抗不幸的最大保衛者。理賠金將保佑所愛的家人生活的尊嚴。
3)保險理財不會讓受益人一夜致富,但是可以保住原有的生活品質。
待續......

2020年9月4日 星期五

你是怎樣看待保險的?(三)

 繼續保險金句:

1)一個人的保額和生命曲線是緊密相扣的,隨著責任的增加,保障必須要被以適度的倍數增長。
2)在能買保險的時候拒絕保險,就有可能要承受未來被保險拒絕的風險。
3)保險最可貴處,在於能夠傳承延續父母對子女的愛、子女對父母的愛、夫妻之間的愛。

待續......

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

你是怎樣看待保險的?(二)

 續上次的保險精髓字句:

1)保險的本質就是保障 — 保障家庭平安,保障愛能繼續。
2)不是為了買保險而買保險,而是為了解決風險問題而買保險。
3)沒有最好的保單,只有最適合的保單。
待續......

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

你是怎麼看待保險的?(一)

最近一直在看一些保險教程,收集了不少字字句句,這些字句我十分認同,分享一些給大家:

1)健全的保險規劃,可以預見未來家庭將會非常安穩,而不是如積木一般,少了一塊,家庭就會發生全垮的疑慮。

2)保險,絕對不是收益最大的,但他是保值、保本、安全、指定性、確定性的金錢,是我們在未來最需要的一筆現金。


(待續......)

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

投資學堂筆記(三)

 很喜歡一句話,投資猶如跑馬拉松而非短途賽。在投資的世界裏,耐性和紀律是重要的元素,只捕捉市場時機可能會有短暫回報,但更有可能的是蒙受虧損。只有不停學習不停review,才能受惠於長線投資的複息效應。


這正正是為什麼有朋友問「投資型保險係咪可以一年後隨時拿返錢走」的時候,我建議佢乾脆放銀行做定期比較省事的原因。


即使我哋經歷石油危機、科網泡沫、金融風暴、歐債危機、中美貿易戰等等等等,回望過去30至40年,普遍長線投資者其實都有強勁增長,我哋要做嘅,就係釐定自己投資目標,分散風險,而致力身在其中。

2020年8月12日 星期三

投資學堂筆記(二)

 上次提到不同資產有不同特色,所以點解分散投資可以平衡風險,不至於當一個籃子墜落時,雞蛋全失。


其實投資市場有週期性,不同階段不同的資產有不同波幅也提供不同的回報。


債券和現金可能防衛性比較高,但係股票、房地產卻是增長型,從投資的平衡出發,並沒有不應該投資的,只是回報高低罷了。


2007年至2019年的13年期間,有13年現金回報都幾乎等於無,說明如果只持有現金,根本入不敷支。反而其他方面的投資,不論是哪個市場、哪種資產,都不會一面倒的負回報,睇來亦只有堅持長線穩定投資才會殺出一條血路。

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

保險這個行業讓我懂得了很多

今天收到公司的通知,客人的保單正式批出,而且沒有任何不保事項,這一刻的開心,實在很難光用描述讓大家明白!!回看第一次聯繫這位朋友介紹的朋友,已經是2019年五月,過程中間經歷了太多,而這個已經是最好的安排!


保險這個行業,實在很有意思,需要勇往直前的信念、需要無盡的耐性、也需要努力和堅持。當然,更少不了朋友們的支持和鼓勵。


感恩有這位朋友的介紹,也感恩有這位客人長達一年多的配合,我今天很開心。

病向淺中醫(六)

大家都知道,要造影,就要用到顯影劑,所以首先會在手上開個針口,用嚟打藥。姑娘做個針口嘅時候,幫我度住血壓心跳,過咗一陣之後話,個心跳仲係有啲快,咁可能要食粒減慢心跳嘅藥,再等。 Huh? 70 幾喎,你嘅意思係話我心跳唔正常?姑娘好有耐性咁解釋「咁你又唔使擔心,你嘅心跳好正常,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