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月17日 星期二

病向淺中醫 (三)

然後再接連發生了幾次氣悶,我終於把心一橫,唉,去檢查下啦。


決定左去檢查之後,我請資深同事介紹左口碑好嘅心臟科醫生,選擇網絡醫生去檢查,一來是我們有不少口碑好嘅網絡醫生,這是我們保單的一大特色;二來只有自己體會過,才知道如何幫客人同解釋俾佢哋聽。


我對公司的預先批核和出院免找數服務真心贊不絕口,整個過程其實很簡單,預約專科醫生,登門拜訪一次,如果有病徵及醫療需要,除咗緊急情況,醫生會直接向保險公司申請預先批核,這個動作是預先批核了的診症和如下的檢查、治療。病人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可能要出出入入醫院多次,有了預先批核,無需付款,簽個名就走得,醫生/醫院會直接和保險公司安排,名符其實的免找數。


港怡醫院是我們的網絡醫院,我的心臓科醫生也在港怡,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見到我多次出入港怡醫院的原因。

2023年1月16日 星期一

病向淺中醫 (二)

當身體經歷一次「大地震」,人容易疑神疑鬼,連帶其他地方都覺得sensitive 起來,即係我哋俗稱周身唔聚財。


2021年到2022年,我經歷了腰傷舊患最嚴重復發,呢個舊患如影隨行,從小學開始一直都跟住我,以前玩田徑隊跳遠、三級跳拉傷過,細個邊識錫身。如果大家仲記得去年11月我分享過點樣練腰肌嘅圖片,當時應該係我最慘嘅時候。


另外一個困擾我嘅問題係心悸之後,我開始覺得左腹有少少陰陰哋痛,最衰係佢又唔係好痛,又唔係時時痛,就係咁暗暗地若隱若現咁煩住你。


然後20223月,迎來左第二次心悸。唔好問我點解又係3月?我都想知!第二次情況比第一次好,因為只係心跳不正常加速,好氣悶,但係其他症狀無出現。


當時係第五波剛開始,學校放緊空前絕後嘅特別假期,我開始思考或許應該去睇下醫生。

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

病向淺中醫 (一)

四五個月前,總是出入醫院?當時我講過,等我遲啲有時間分享一下我親身體驗AIA 網絡醫院的感受,我終於收到最後一份報告啦,一切安好,而我可以輕鬆寫多少少。


我哋成日話小病是福、帶病延年,呢個真係至理名言,因為病來如山倒,病去如抽絲,當人突然之間覺得病了,其實要花很多時間去了解分析到底是怎麼了。


大家應該知道,我絕對算是一個諱疾忌醫的人,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不舒服,我都是不會去看醫生吃藥的,這也是為什麼2016年那場大病,我曾經說過我吃了近二十年的總藥量。


20213月我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心悸,OK,唔係平時我哋見到靚仔靚女嘅心動時刻。嗰次嘅感覺好恐怖,我有一刻覺得自己就嚟瘁死。頭暈目眩、嘴口發麻、氣喘、血壓上升、心跳加速到一個非常不正常的情況,但係你偏偏控制唔到。我當時同主人講咗句,你一陣如果見我趴低,可能要call 白車。


幸好,我還清醒,之後慢慢回復正常,只是當時的感覺讓我認認真真的擔心了一段時間,擔心,但是沒有求醫。

2022年7月5日 星期二

2022年下半年投資高峰會

7月5號我哋公司下半年嘅大日子,2022下半年投資攻略高峰會。原來三年前,我哋都係今日舉行高峰會架,我分享一下自己做嘅一D筆記:


  1. 從新增保單的數字來看,投連險越來越炙手可熱,越來越多客人開始著手投資相連產品。
  2. 根據保監數字,2021年投連險新造保單保費比2019年上升2.6倍至308億元!而保單數目上升3倍!
  3. 從宏觀趨勢來看,似乎俄烏戰爭造成能源及食品價格上升,推動滯脹風險,所以央行加息,經濟衰退風險上升,而避險情緒升溫。
  4. 從外匯交易員角度,加息貨幣/避險貨幣被增持,所以過去三個月美元一直升,發達國家貨幣好似英磅、日元、澳幣顯著下跌,反而亞洲貨幣波動比較少。
  5. 從商品交易員角度,能源和食品會被增持,雖然黃金也應該在被增持行列,但係加息貨幣的吸引力反而令投資者捨黃金買美元。
  6. 從股票交易員角度,低通脹、減息地區會被增持,例如中國;反而高通脹地區會被減持,例如美國。過去三個月,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比大中華跌多差不多一倍。
  7. 從來多元基金經理角度,增強投資組合多元性從而分散風險,減持高風險資產例如虛擬貨幣。過去三個月,虛擬貨幣跌幅接近60%
  8. 對金融市場展望,無論是equity or fixed income,亞太區向好。
  9. 沒有一個投資的單一地區、行業是一勞永逸,所以分散投資、多元化投資越來越多人關注,基金促成這個理念。
  10. 就算一個非常優質的投資機會,也難以避免受市場影響,所以定期投資便可以用平均成本法的好處來減低風險。
  11. 過去20年,環球股市有7次下跌超過15%,其中5次在1年內便大幅反彈上升,最長一次也不過用了3年多,無懼經濟政策、通脹壓力、貿易制裁等等負面消息。
  12. 今年年初,中國及香股市雖然大幅下降,但4-5月已經收窄很多,6月結束時,中國股市上升了不少,反正環球、美股一蹶不振。
  13. 不講不知道,中國人與全球經濟活動環環相扣。全球供應鏈在1990年時,最大國是德國、美國、日本;時至2019年,中國已經拋離美國及日本成為第二;外國投資額已經叮噹馬頭;零售額更是已經超越。
  14. 新環境下(通脹升溫,利率趨升),負債低有議價能力的公司顯得更加吸引。
  15. 中國市場最近一年最大的調整接近30%,反應了眾多擔憂,例如疫情政策、制裁。但事實上疫情可能促使更有力的政策刺激;西方國家繼續制裁中國,相信也會因為此舉而增加自己內部通脹壓力。
  16. 中國的一些投資領域讓基金公司看到潛力,例如技術自給自足、可再生能源、金融市場改格等等。
  17. ESG 是現在投資的大熱。俄烏衝突加速能源轉型,而可再生能源於全球的重要性與日俱增。全球主要國家為了減少碳排放,有不少利於電動車發展的政策。
  18. 隨著電池價格下降、充電基礎設施增加,電動車將迎來新紀元。
  19. 原來電池模組在整個電動車的成本上佔比非常高,有40-50%
  20. 而整個電動車產業鏈包括了很多層,從原材料開採、電池製造到組裝、電動車製造到經銷,還有電動車服務及零部件回收,大家可以尋下寶。
  21. 經濟刺激措施通常表現在投資市場上會滯後3-6個月。
  22. 投資是長線的,也正正是長線投資才會帶來豐厚回報,不要因為短期市況波動而自亂陣腳,更不應該因為短期因素而放棄投資一個有結構性轉變和發展的領域。

2022年5月23日 星期一

退休醫療保障與生活規劃(九)

上次講過,有四大族群有必要預備更多退休金。

1)仍須還按揭,或者仍須繼續租樓的人士負擔最重。
2)長命百歲,本是樂事,但也意味著要預留35年儲備,即係搵35年錢要養自己70年。
3)長期病患者,因為醫療開支會更大
4)投資過份保守的人仕,因為長遠來說一定會跑輸通脹,手上的錢只會越來越不值錢。
大家有冇聽過金融學上的72法則,我剛剛上完一個投資堂,覺得挺有趣,分享一下。假設你手上有100萬,而投資回報只有3%的話,你其實需要24年才會把這筆錢變成200萬,而4%則是18年。又假設通脹率是4%,而你什麼都不做只把錢放在銀行,那麼18年後,你的100萬只值50萬了。
可見合理地去投資、處理好自己將來的醫療開支是抵抗通脹,令自己辛辛苦苦儲嘅錢保值繼而增值的不二法門。
下次繼續……

2022年5月17日 星期二

退休醫療保障與生活規劃(八)

時不時就會有人問,退休生活洗費應該如何計算?其實豐儉由人,每個人需要的都不同,我兩一萬蚊一個月已經覺得足夠,佢兩個可能想要萬八蚊,去到你到,可能想要月洗三萬蚊。


上堂時阿Sir教咗一個簡單嘅計算方法,預算退休儲備為自己每月洗費的300倍。其實這個方法假設了每年投資回報用作退休開支,而回報率是4%


每月開支x 12 個月 / 4%


如果每月有3萬蚊,要預算900萬,5萬蚊,則要預算1500萬,如此類推,這個預算並不包括突發巨額醫療費用。


退休生活由今天開始選擇!我哋首先要做嘅係定立目標,充分利用儲蓄、投資去為退休作準備,開始做-> 有基礎-> 再進一步提升質素。


而有四大族群更加需要準備多啲,哪4大族群?下次繼續……

Vision + Action can change the world!

大小朋友終於都歸隊,返半日學了,阿媽我好雀躍,一早起身就準備妥當,可以返工啦!


大家有幾耐冇呢個「可以返工啦」嘅雀躍感覺?在工作上有幾耐搵唔到最初嘅滿足感?初心還在嗎?又是否曾經想過去改變些什麼?想完之後,有行動嗎?


送大家我入行時上新人堂背默的一段話:


Vision without action is merely a dream. (有所想,無所動,只是夢)

Action without vision just passed the time. (有所動,無所想,渡光陰)

Vision with action can change the world. (有所想,有所動,夢境成)」


當你跨出第一步,你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你,世界也已經不再相同,回望過去會發現並非想像中那麼難。


這些年,我很快樂,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快快樂樂!

2022年5月11日 星期三

退休醫療保障與生活規劃(七)

上一次結尾時提過,有同事在開會時分享,自己曾經處理過一個大額的醫療賠償,大家猜金額是多少?
答案是一千萬!客人2015年因為腦癌做了幾次複雜的腦部大手術,賠償金額巨大,多虧了手上購有一份高端醫療保險,才能渡過難關,現在已經戰勝病魔,這個實例也讓我更清楚保險的重要性。
導師列出退休人士會出現的常見病,像白內障、退化性關節炎、骨質疏鬆症、高血壓、冠心病、中風等等等等,原來真的不少,而當常見病出現時,大部分患者都會尋求效果更好、副作用更小的治療良方以減輕病情,這樣經濟便可能會大受影響。
退休生活預算如何計算?下次繼續……

2022年5月6日 星期五

退休醫療保障與生活規劃(六)

不少朋友、客人會說自己不用買醫療保險,大不了有問題的時候去住政府醫院。現今公立醫院的醫療負荷並不輕鬆,大家有多大信心可以長期輪候?
更何況公立醫院的醫療並不是完全免費。最普通的「通波仔」手術本身免費,但是免不了「支架」的費用;又比如治療癌症的「標靶藥」,病人需要自付;一些常見的手術,像腸胃鏡、膝關節內視鏡、膽囊切除手術等等等等,都是要收費的。
隨著退休醫療開支不斷攀升,醫療保險絕對可以有效分攤住院費用,否則有需要的時候被迫用儲蓄應付醫療開支,輕則損耗一筆資金,重則嚴重影響退休預算和生活。
所以退休規劃也應該包括為退休的醫療護理儲備,我們應該把醫保費用計入退休慣常開支的一部分,而且選擇保證續保至100歲的保險,另外預留一筆醫療儲備金作為應急或長期治療用途。
有同事在開會時分享,自己曾經處理過一個大額的醫療賠償,大家猜金額是多少?
下次繼續……

2022年5月2日 星期一

你必須買危疾保險的9大原因

自從入了保險這一行,經常收到朋友們分享給我的資訊。收到這張圖,我覺得很不錯,簡單扼要的把危疾保險的作用列了出來,大家是不是全部都知道?第8點知道嗎?而且並不知道是所有保費公司會做第8點!有的公司只會按比例減少客人所付保費罷了。那第6點呢?大家還是多想想多看看吧。




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

退休醫療保障與生活規劃(五)

時不時都會有朋友問我,退休要準備多少儲蓄?其實這個問題很個人化,你準備每個月花費多少在衣食住行?每年會去旅行嗎?會報讀興趣班嗎?你有醫療保險照顧自己的醫療費用嗎?還要供樓嗎?有多少是衣食住行以外的必須開支?你有被動收入來源幫你抵消一下固定開支嗎?等等等等…… 你看,這是不是一個很大的議題?

退休規劃需要考慮安全性,在安全的基礎上追求回報,短、中、長期都應該齊備,高風險高回報的需要有心理準備進行長時間的安排,中短期的規劃反而應該把風險降低。

需要儲奮多少?重要的事情說三次,寧多勿少、寧多勿少、寧多勿少!為什麼?因為如果你在「經濟累積期」收入頗豐,你會對自己的退休安排過於樂觀,萬一低估了退休時實際生活開支,尤其是醫療開支,那結果可能會是很讓人傷心的。

假設你每月純儲蓄5000元,存夠30年,在通脹的蠶食下,30年之後銀紙貶值超過3成!
下次繼續……

2022年4月26日 星期二

退休醫療保障與生活規劃(四)

退休規劃的重要原則就是:盡快開始、盡快開始、盡快開始!

因為計劃買樓、供樓、提升生活、生孩子、孩的教育佔據了開支的極大比重,大多數人直到40歲才開始意識到自己需要為退休安排。
其實越早開始儲蓄和投資,才能越早亨有複息效應的好處。複息效應,會因為時間愈長變得威力越大。時間是退休儲蓄的最佳朋友。
根據經濟日報嘅數據,由1997年到2016年,本地20-24歲具專上教育程度人士的月入中位數由1.1萬上升到1.18萬,增幅是7.2%,但是絕對追不上通脹,如果欠缺長遠的財務規劃,達到退休目標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小,也難以從短期經濟低潮及投資失誤恢復過來。
下次繼續……

2022年4月25日 星期一

退休醫療保障與生活規劃(三)

大家知唔知長者有乜嘢社會保障?長者生活津貼大致分三類,而除咗高齡津貼免資產審查,另外兩種都有資產限額,但係就算經過資產及收入審查的高額長者生活津貼,每月$3915,也絕對不能應付生活開支,分享一些數字:

1)長者個人儲蓄不多,導師穿梭不同老人中心做講座教長者門退休規劃,也會不停訪問長者們,然後發現說儲蓄少於1萬的有37%,1-5萬的19%。
2)根據香港統計處的資料,2016年每1000個成年人供養連自己在內的397個老幼受贍養人,而推算出到2046年,變成1000個供養766個。
3)家人供養父母觀念減弱,39%長者並沒有得到子女提供生活費,「子女遠走的空巢」家庭出現率增多是必然趨勢。
4)退休後醫療支出成為退休規劃的重要部分,因為人口老化使廉價的公營醫療面臨超負荷,18%長者輪候入住護理院舍期間已經身故。
曾經「養兒防老積穀防饑」掛在口上,不過我們還是不要把晚年生活寄托在「養兒防老」的偶然因素上,多做「積榖防饑」比較靠譜。
下次繼續……

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

投資和保險兩條腿走路

公司新產品竟然選擇係星期六發佈,因為俾我地多啲時間準備?^_^


我睇完,覺得想幫年幼小朋友儲讀書錢最方便最好,供款只係兩年,以一萬美金計,12年後多咗75%。其次就係就快退休人士,早啲將「閒錢」pat埋一邊,退休時可以多筆錢去玩下,反正放係銀行得啖笑。仲有就係我呢啲狂儲蓄人士,有少少都擠出嚟儲起佢。


投資同儲錢無衝突,而保險嘅最大好處唔需要我多講,指定受益人、保本、不需要遺產承辦….等等等等。


D寫開文章分享一下我之前講聽到戚戚然的case,其實不需要問,只需要信。

別讓保障缺口成為自己的遺憾

開會的時候聽了同事們分享了自己經手的賠償case,心裡有點戚戚然,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實在是太慘烈了!我每年都會去提醒一下大家要留意自己的保障、留意自己的保障、留意自己的保障,今天聽到的告訴我,要更認真的對待每一個保障缺口,但願這些事情別發生!

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

退休醫療保障與生活規劃(二)

繼續退休規劃呢個話題,先列一D數字俾大家睇吓,我上堂睇到時覺得都幾surprised

1)根據統計處綜住戶統計調查,現時長者退休品質欠佳,有33.9%長者住戶生活於貧窮線下。

2)長者貧窮率與整體貧窮率相距有1.9倍,主要以子女贍養或政府津貼維持日常的飲食起居。

3)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,就業年齡推遲,而科技進步及經濟模式的改變又迫使退休年齡縮減,以前可能18歲便開始工作直至65歲退休(47年),現在可能22甚至更遲才開始工作,但是60歲或者更早便退休29-38年)。

4)人均壽命比以往大幅增加,導致更長的退休生活(25-30年)需要在更短的經濟累積期規劃(35-38年)。

5)你可能活得比你預期的還要久,例如65歲的男性有50%機會活到82歲,25%機會活到92歲;65歲的夫妻有50%活到92歲,25%機會活到97歲。

係咪睇完都覺得有少少涼浸浸,仲有啲更心酸嘅係後面。

下次繼續……

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

退休醫療保障與生活規劃(一)

上次話有時間分享一下上堂嘅資料,不如今日開始。
大家點理解退休規劃?知唔知退休之後有邊幾條經濟支柱?點解退休規劃有必要?原來有好多資料數據都顯示,規劃是非常重要。
概念上,退休規劃是指「為了將來擁有自尊、自立、有質素的退休生活,我們從現在起就可以開始實施的健康及財務方案」,記住,係從現在起!
根據世銀的公開數據,退休經濟支柱大致上分五種,最低入息保障、公共退休保障、強制性退休保障、自願性儲蓄、非正式支援,亦即是我地平時成日接觸的綜援、生果金、強積金、強積金自願性供款/年金/儲蓄計劃、子女供養。
大家覺得邊條支柱比較靠譜?點解話退休規劃好重要?因為人生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屬於退休階段,如果主動管理自己的健康及財務,退休時不至於心慌慌,反之忽略了這個規劃便有可能會陷入漫長的經濟困境。
周不時聽朋友講「我唔想咁長命……」,其實真係唔係講笑。
下次繼續……

限時限額發售產品

事先張揚一下,公司將會在幾日之後發售一個新的中線儲蓄產品,這個產品為限時限額發售,先到先得額滿即止,銷售期為兩個月到6月30號止。

產品特色係供款期短,預期回報相當不錯。大家如果想為小朋友準備教育基金、為自己安排退休及醫療儲備就要留意下啦。

2022年4月14日 星期四

你想要的,要你自己給自己!

如果你身邊有以下幾類人士,歡迎你向我們推介,你的推介可能會成為他們人生中的一次轉捩點:


1 . 近一年本港或海外大學畢業生;

2 . 在職人士,但對於現職感到不如意,或者懷才不遇者;

3 . 剛剛離職的待業人士;


入職要求:


中五/中六畢業包括會考或DSE五科及格,大學畢業生優先,而曾任職銀行或其他保險公司者也會優先考慮。


公司在本月26號晚上有一個網上簡介會,如果有朋友有興趣想多了解一下,可以聯繫我拿簡介會連結。

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

持續進修學分

講講工作,大家知唔知我哋呢行,或者其實係所有需要持牌的顧客服務員,每年都需要持續進修獲得一定數量嘅持續進修學分(CPD)先可以續牌,學分需要在731號之前完成,否則便要說再見。


我們現時的學分由我最初入行時的10分增加到現在的15分。好懷念以前去鍘魚涌上堂嘅日子(同埋津津雞飯:P),疫情之下沒有面授課堂,CPD便需要通過網課進行,23月時我專攻CPD15分已經完成了(點知後來因疫情放寬左變成12分,哈哈)。


其間上了兩個比較有趣的題材,一個係退休策劃,一個係下面呢個,最近有朋友搵我做退休策劃,你,又是否有計劃過?


我會總結一下呢兩個課堂資料,遲啲分享一下。




病向淺中醫(六)

大家都知道,要造影,就要用到顯影劑,所以首先會在手上開個針口,用嚟打藥。姑娘做個針口嘅時候,幫我度住血壓心跳,過咗一陣之後話,個心跳仲係有啲快,咁可能要食粒減慢心跳嘅藥,再等。 Huh? 70 幾喎,你嘅意思係話我心跳唔正常?姑娘好有耐性咁解釋「咁你又唔使擔心,你嘅心跳好正常,不...